2020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中国2020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
本篇文章5661字,读完约14分钟
艾滋病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取得显著成效
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的下降幅度明显缩小
一季度,面对COVID-19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协调推进全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好转。地方疫情在中国的传播基本得到遏制,恢复工作和生产的速度加快。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重要产品稳步增长,基本生活得到很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据初步核算,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6.8%。工业方面,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万亿元,下降5.2%。
第一,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粮食生产形势良好
第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目前,我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总体良好,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的总体生长情况比去年和全年都好。3月底,我国一、二类冬小麦播种面积占比达到87.2%,比去年同期增长3.5个百分点。一季度鸡蛋产量增长4.3%,牛奶产量增长4.6%,猪、牛、羊、禽肉产量1813万吨。生猪生产能力继续恢复。第一季度末,生猪存栏数为3.212亿头,比去年第四季度末增长3.5%,其中可育母猪3381万头,增长9.8%。
第二,工业生产下降,基础原材料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增长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1-2月份下降幅度缩小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3%,工业产出规模接近去年水平。从经济类型看,一季度国有控股公司增加值同比下降6.0%;股份制企业下降8.4%,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4.5%;私营企业下降了11.3%。分为三类,矿业增加值下降1.7%,制造业下降10.2%,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及供应业下降5.2%。基础原材料和新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天然气、无纺布、化工原料、原油、十大有色金属、乙烯和粗钢产量分别增长9.1%、6.1%、4.5%、2.4%、2.1%、1.3%和1.2%;自动售货机、自动售票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城市轨道车辆和太阳能电池(3.340、0.02、0.60%)的产量分别增长35.3%、16.2%、16.0%、13.1%和3.4%。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其中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9%。工业机器人(14,000,0.17,1.23%)和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2.9%和20.0%。
第三,服务业生产下降,新兴服务业增长良好
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和6.0%。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了9.1%,比1月份和2月份下降了3.9个百分点。1月和2月,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2.2%,其中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1%和0.7%。3月份,服务业商业活动指数为51.8%,较上月上升21.7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仓储和邮政、零售和金融服务业的业务活动指数较高,分别为59.3%、60.6%和62.9%。从市场预期来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8%,比上个月上升17.1个百分点,企业对市场发展的信心增强。
第四,市场销售下降,日用品销售和网上实物零售快速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同比下降15.8%,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零售额下降了12.0%,比1月份和2月份下降了5.6个百分点。按业务单元位置划分,一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67855亿元,下降19.1%;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725亿元,下降17.7%。按消费类型划分,餐饮收入6026亿元,下降44.3%;商品零售额72553亿元,下降15.8%。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呈上升趋势,粮油、食品、饮料和中西药品分别增长12.6%、4.1%和2.9%,分别比1月和2月快2.9、1.0和2.7个百分点。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2169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比1月和2月增长2.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6%,比1-2月增长2.1个百分点。
五、投资活动放缓,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服务和防疫相关产业的投资增加
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为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比1月和2月下降8.4个百分点。在不同领域,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7%,制造业投资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分别比1月和2月下降10.6、6.3和8.6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下降26.3%;商品房销售20365亿元,同比下降24.7%,同比分别下降13.6和11.2个百分点。工业方面,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1.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3.5%;民间投资47804亿元,下降18.8%,分别比1月和2月下降11.8、6.3、9.5和7.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2.1%,不到总投资的4.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13.5%和9.0%。在高科技制造业中,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长了3.2%。在高科技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增长39.6%,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增长36.7%,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17.4%。社会领域投资下降8.8%,其中卫生领域投资下降0.9%,比总投资下降15.2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品制造等防疫相关产业投资保持增长,重点防疫项目快速推进。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民)环比增长6.05%。
六.货物进出口放缓,贸易结构继续改善
第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3月份进出口总额为24459亿元,同比下降0.8%,比1月份和2月份下降8.7个百分点。出口12927亿元,下降3.5%;进口11532亿元,增长2.4%,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增长4.0%。一季度出口33363亿元,同比下降11.4%;进口32380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83亿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60.0%,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4082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较1月和2月收窄8.8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307亿元,增长3.1%。
VII .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下降了,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的下降扩大了
第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其中,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增速较2月份下降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第一季度,城市增长了4.6%,农村增长了5.9%。按类别划分,食品、烟草和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4.9%,服装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运输和通讯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2.2%,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9%。在食品、烟草和酒类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了0.6%;新鲜蔬菜价格上涨9.0%,从2月份的10.9%升至3月份的0.1%;猪肉价格上涨122.5%,其中3月份上涨116.4%,比2月份下降18.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1.3%。
第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幅度比1月份和2月份大1.1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买价格同比下降0.8%。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1.1%。
八。全国城市调查中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市调查失业率为5.9%,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的失业率为5.4%,比全国城市调查低0.5个百分点,比上个月低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镇的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3月份,全国企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4.8小时,比上个月增加了4.6小时。2月底,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总数为1.2251亿人。
九。居民名义收入增加,实际收入减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略有下降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下降3.9%。按常住户口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1元,名义增长0.5%,实际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名义增长0.9%,实际下降4.7%。从收入来源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同比增长1.2%,净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净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2.7%,净转移收入同比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52,比去年同期低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7109元,下降0.7%。
总体而言,第一季度,在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整体经济社会形势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国际疫情继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预防疫情的投入压力加大,恢复工作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协调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实施恢复工作、恢复生产、恢复经营的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加快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与贫困进行决战的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注释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分类项目的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即为实际增长率;除非另有说明,其他指标都是按当前价格计算的名义增长率。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的自动修正结果,对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月增长率进行了修正。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环比数据和2020年3月其他指标季度环比数据修正结果如下:
2019年各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1.6%、1.5%、1.3%、1.5%和-9.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季度环比增长率(%)
固定资产投资
(不包括农民)
季度环比增长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季度环比增长率(%)
2019年3月
0.83
0.44
0.79
0.24
0.42
0.78
月
0.48
0.41
0.52
六月
0.59
0.43
0.83
7月
0.26
0.40
0.47
0.37
0.42
0.62
9月
0.67
0.45
0.73
十月
0.39
0.42
0.50
11月
0.72
0.42
0.77
12月
0.60
0.44
0.63
2020年1月
-2.77
-2.15
-13.21
2月
-24.91
-22.13
-3.64
3月
32.13
6.05
0.24
(3)规模以上行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范围每年都在变化,为了保证今年的数据与上一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用于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率的同期数尽可能与本期企业的统计范围一致,且口径与上一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统计单位的范围发生了变化。每年都有一些企业达到规模并被纳入调查范围,也有一些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而退出调查范围。也存在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入(暂停)销售企业等影响。二是一些企业集团(公司)的产出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的现象。根据专项调查,企业集团(公司)的跨区域重复产出被消除。
(4)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报告期内服务业产出相对于基准期的变化。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围是:从事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工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其中,规模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年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年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单位)。
由于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的企业(单位)范围每年都在变化,为了保证今年的数据与上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用于计算规模以上消费品零售等各项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的同期数与本期企业(单位)的统计范围一致,口径与去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被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一些企业(单位)由于规模较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了调查范围。还有影响新开业的企业、破产和注入(暂停)销售的企业(单位)。
网上零售是指通过公共网上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的零售总额。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和服务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并以可比规模计算了2020年的月增长率。
(6)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对去年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了修订,并按可比口径计算了增长率。
(7)从业人员是指年满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以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8)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处于中间位置的被调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9)进出口数据来自海关总署;城镇新就业人口的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0)由于四舍五入,有些数据不等于分项总数。
标题:2020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中国2020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28775.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央行: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