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固体饮料“偷梁换柱”成特医奶粉?谁的问题?
本篇文章2437字,读完约6分钟
顾客方面北京5月15日电(彭艳如)最近在湖南省邹州将固体饮料作为特医奶粉出售给监护人,关注儿童头骨发生畸形。 特医奶粉是什么? 和固体饮料有什么区别? 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谁是始作俑者?
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儿童颅骨出现畸形。
“只能去大型超市买国行进口奶粉,让朋友在海外超市买,做个记号直接发邮件。 “奶粉有问题,不知道今后孩子能喝什么奶粉。 》这是很多人看到湖南省邹州的“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后的第一个反应。
资料图:家长称服用“倍氨敏”后,幼儿出现头部发育异常现象。从现在的线索来看,当地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出现畸形的孩子们吃了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 其实,这种“奶粉”是固体饮料,没有特医奶粉的资格。
“倍氨敏”固体饮料委托方湖南唯乐健康产业有限企业市场部人员13日表示,一线采购不是企业员工。 通过了“倍氨敏”产品的质量和标签第三者检查。 包装的明确表示是固体饮料,没有夸张推广。
但是,据该员工透露,这次事件前企业发现顾客去店里投诉,去年自主停产“倍氨敏”产品,召回渠道销毁,向相关部门备案。
另外,湖南省邹州永兴县委员会推广部的员工对媒体说,产品检查根据国家标准,该产品合格,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据媒体报道,郴州市永兴县爱婴坊母子店将蛋白固体饮料“倍氨敏”冒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给牛奶过敏儿童,具有虚假推广特殊功能。
所以,目前来说,这不是奶粉质量的问题。 因为孩子们喝的不是奶粉,而是固体饮料。
谁出问题了?
除了生产公司,还涉及医生、采购员、销售的母子店等很多人,在哪个阶段有问题? 事件发生后,唯乐可企业声称产品质量检查合格,否认有虚假推广。 永兴县市监局对媒体回答说,暂时没有发现医院医生与事件有关。
但事情继续发酵,5月13日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仔细调查湖南省郴州奶粉的事情,对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彻底调查相关人员,依法严惩,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在现在的新闻中,相关制造商和母婴店等有可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中消协律师团原团长、北京市汇丰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表示,固体饮料不是婴幼儿奶粉或特医用奶粉,而是相关产品在销售中按照奶粉产品进行不当推广,给监护人造成误解的情况下,怀疑是虚假的推广
“现在看到制造商、经销商有误解和虚假推广的人,谁对整个事情负责呢? ”邱宝昌说。 另外,产品也必须符合食品的预包装规则,固体饮料产品在包装设计上容易与奶粉混淆的情况下,制造商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中国食品产业解体师朱丹鹏对( cns )说,现在事件的关键不是“倍氨敏”产品是否有问题,而是该产品是蛋白固体饮料,“狸换太子”,关键是被称为特医奶粉欺骗顾客。
遭遇“狸猫交换太子”的特医奶粉是什么?
据湖南经视,事件中的幼儿在体检中被诊断为牛奶过敏,医生建议父母买氨基酸牛奶给孩子吃。 家长们后来去郴州爱婴坊母子店买奶粉,经过买家的强烈销售,最终购买了名为“倍氨敏”的产品。
当一位父母对产品包装的“固体饮料”提出疑问时,他说“倍氨敏”是店里最好的奶粉,最畅销,很多过敏的宝宝都吃。
母婴店视频截图。医生提到的氨基酸奶粉其实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饮食限制、消化吸收障碍、代谢障碍或特定疾病状态的人对营养素或饮食的特殊需要而专门加工调制的配方食品,是0月龄到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的
我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审批管理。
5月14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处方食品购买费用提示》:客户不能自行决定购买特殊医学用途处方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采用。 购买产品后,必须阅读并掌握标签上标示的吃法和采用证明书,理解配置和采用不当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警告证明书。
“如果在录用过程中出现不舒服症状,或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立即咨询医生和临床营养师。 ”市场监督总局表示,固体饮料是普通食品,不能为特殊医学状况的人们提供营养支持,不能显示适用者,也不需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采用。
不是奶粉的问题,是好处链的问题!
事实上,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并不是第一次。
年8月,由于旗下的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销售,金大洋企业被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38.82万元,违法所得和非法财产被没收约2.15万元。
在郴州,同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年3月,十几名监护人发表了《联名信》,称“孩子身体有问题是由于郴州儿童医院的医生卖给患儿的奶粉”。
邹州市场监管局4月调查验证了“舒儿呔”系列固体饮料,最终认定涉事企业误解了患儿的家属,该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的个别医生使用这些虚假推广材料,推荐患儿的家属购买。 这些被推荐的监护人来到店铺后,将接受买方的“二次洗脑”。
据许多媒体报道,湖南省邹州市场监管局、卫生委13日就邹州市儿童医院医生处方推荐“假奶粉”的解决进展做出了回应:事情定性虚假推广,向相关公司提交了处罚决定书。 公司将联合医院按退一赔三的方法赔偿受害者家属,安排患儿进行体检,有关医生停职一年。
朱丹蓬认为,现在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假的、真实的现象,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 其中,特医食品特殊,注册严格,市场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有点公司顶着危险,用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挖缝牟利。
根据受害儿童监护人对媒体的表现,“倍氨敏”的价格不便宜,每桶400克,售价298元,比普通奶粉贵两倍以上。
另外,“倍氨敏”固体饮料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常见的奶粉罐形式,400克的产品规格也是特医奶粉常用的包装容量,包装的明显位置印有“深水解蛋白无糖配方粉”等文字。
涉事产品“倍氨敏”截图。长年从事奶粉销售的人说,医生之所以有向监护人推荐奶粉的现象,是因为医生可以得到的加薪很高,每桶最低100元以上,信任医生。 例如,月子中心和医院联合向孕产妇推荐“婴儿的第一乳”已经不是秘密了。 奶粉经销商是自己开的月子中心,如果自己推荐出售品牌奶粉,就能赚两笔钱。 (完成)
【:白嘉懿】标题:财讯:固体饮料“偷梁换柱”成特医奶粉?谁的问题?
地址:http://www.qdgzw.com/cyrz/37833.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