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半导体专利侵权调查:中微遭遇美国应用材料起诉
本篇文章3307字,读完约8分钟
在离开跨国企业创业的第三年,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企业(以下简称“中微”)的理事长兼CEO尹志尧意外成为被告:根据美国应用材料企业的通知,中微海外母企业和上海运营企业是商业秘密的
提出这个指控的不是别人,而是尹志尧的“老东家”。 到目前为止,尹志尧作为应用材料的重要产品等离子蚀刻事业群的主要负责人,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服务了13年。
根据应用材料,诉讼案件中的所有共同被告都曾在应用材料上工作过,尹志尧在辞去应用材料总企业副总裁之前,曾管理等离子蚀刻产品团队,中微副总裁陈爱华担任应用材料企业低压化学沉积产品部的经理,关 他们曾参照“大量敏感新闻和商业秘密”、“故意违反应对材料的许多义务,中微转移和转换了应用材料的发明和商业秘密”。
记者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北区联邦地方法院在受理此案、正式开庭审理之前,将于今年2月举行听证会。
指控是没有根据的。 (尹志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看起来非常平静,企业起步后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聘请了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为企业制定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应用材料中国企业拒绝接受本报的采访。
用左手打右脸?
有趣的是,尹志尧在1991年从硅谷半导体设备制造商lam跳槽到同行竞争对手的应用企业时,也曾被lam以同样的罪名起诉,但3个月后由于没有证据,lam企业取消了诉讼。 尹戏说,他所做的是“找到最新的做法用左手打右脸”。
尹志尧20世纪40年代出生于北京,中科大毕业后,在石油化学工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工作,负责催化剂产品的研究。 80年代初,尹志尧来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自己的物理化学博士学位,马上进入英特尔研究开发中心的应用开发部,开始参与等离子蚀刻机等重要半导体设备的研究开发。
1986年尹志尧加入lam企业,在研发部期间,主导开发彩虹号氧化物刻蚀机,该产品成为lam企业的重要产品。 1991年,尹志尧加入应用材料企业,立即加入等离子蚀刻事业群。 2000年,尹志尧成为该事业群的总经理,负责16亿美元的生意。
2004年1月,尹志尧从应用材料中退休。 20年以上的半导体工作经验尹志尧找到了商机。 在芯片制造大规模转移到亚洲,作为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工业留在美国本土,产业越来越成熟,价格成为第一推动力的情况下,尹志尧认为在亚洲设立半导体设备企业更接近市场和顾客,有很大的可能性
尹志尧的想法得到了硅谷留学中国人的反应,2004年,尹志尧与陈爱华、杜志游等其他十五位来自硅谷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专家合作成立了中微。
尹志尧现在中国有250多名员工,40人直接来自硅谷,45人来自亚洲各国,这些人都有10-20年的半导体设备经验,参与或指导20多个美国半导体研究开发项目 他自己也离开应用材料时,至少有75项发明专利。
在这种情况下,中微采用的专利是否受到侵害成为应用材料和中微诉讼的焦点。 尹志尧说,在加入应用材料时,应用材料与一些员工签订了协议。 根据协议,与员工离开企业一年内创造的原员工相关的发明专利必须是整个企业。 这次应用材料起诉的两项专利,一项与他原来用应用材料从事的工作无关,另一项基于电磁学和本公司发表的应用,不是侵权。
和老东家抢市场?
2007年10月,应用材料在美国法庭上发表了中微半导体。 记者说,中微半导体产品刚进入试用阶段,目前还没有正式进入商业销售。 尚未发动销售攻势的初创企业如何激怒半导体器件制造领导的应用材料?
尹志尧认为,中微“primo”产品的上市是应用材料最终向中微发起攻击的导火索。
2007年底,中微子正式推出了应用于65纳米到45纳米高端芯片生产的设备。 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任何公司能供给核心半导体制造设备,必要的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涉及物理、化学、数学、工程技术等50多种学科。 这是因为能提供高端核心设备的公司很少。
中微第一次推出产品是面向12英寸生产线的高端应用程序,在国内最主要的12英寸在线上试用。 这意味着中微进入世界一流的半导体主流设备市场,半导体设备供给的市场竞争结构会改变。
中微以前,世界上能提供等离子蚀刻机和化学薄膜沉积设备的公司共有4家,其中3家在硅谷,分别是应用材料、泛林企业( lam )和诺尔企业( nvls ),另一家东京电子( TL )在日本 应用材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提供8-10种半导体设备,占5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年产值达100亿美元。 东京电子回,年产值的规模约为60亿~70亿美元,泛林和诺法则以产品行业市场为重点,年产值的规模约为20亿美元。
一般来说,每月生产能力达到5万张的12英寸生产线需要70台化学薄膜沉积设备和70台等离子蚀刻机,购买这两个设备至少需要4亿美元。 据估计,如果全球每年建设10-15条12英寸生产线,每年仅这两种设备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40亿~60亿美元。 据业界相关人士透露,中微想在这个市场上得到一杯煮菜,这可能是应用材料等国际巨头不想看到的。
业内人士表示,中微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崛起,除了与它拥有的强大的技术背景团队有关外,在国际资本背后推进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给同行竞争对手带来担忧的地方。 记者说,成立后,中微已经完成两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1.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的三次融资中,中微将获得9000万美元。 通过几次融资,高盛集团、华登国际、高通、三星、科天投资等大型国际基金会都成为了中微的战术投资者。
已经有两台设备在国内试用,四台在海外试用,另一台马上发货到新加坡。 尹志尧指着装箱设备对记者说。
半导体领域的轮回
中微型企业正在积极准备2月来的第一次听证会。 尽管中微相信不存在侵权,企业管理层必须消耗很多精力来解决诉讼。
实际上,在技术高度密集的半导体工业中,几乎每天都上演诉讼故事。 一点高级管理层或技术人员离开大企业,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建立公司,制造与原企业竞争的产品,像尹志尧一样,他们随时面对被告的“威胁”,或长时间陷入诉讼的深渊。
“对小公司来说诉讼是个棘手的事件。 “”一家半导体设计企业的人说诉讼,特别是跨国诉讼会消耗巨大的费用,影响信用。 这对初创型中小企业来说是很重的价格,但对大企业来说可能什么都没有。
“仔细研究以往的例子,关于知识产权的很多事件都以和解或大企业败诉告终。 gartner中国区的半导体产业解体师徐永说,这并不明显中小企业侵权的问题,诉讼已经证明大企业成为压迫同行竞争对手的商业战略。
徐永认为,由于前期投入的大量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价格,企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近年来,诉讼越来越成为竞争手段。 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压迫对方,特别是在双方实力大的情况下,阻碍高科技知识的合理传达和共享,不符合科技创新的精神。
实际上,全球半导体工业在“年轻”的状态下迅速发展。 世界半导体祖先仙童半导体的事例就是对此的最好证据。
仙童半导体的领袖诺吉斯在让8名前同事集体跳槽之前,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的肖克利研究所工作。 肖克利的企业是硅谷第一家真正的半导体企业。
1957年肖克利八杰集体跳槽,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3600美元的风险投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导体企业。 八个“反叛者”制造了用于将历来流传下来的锗材料置换成硅的双扩散基型晶体管,诞生了集成电路。 但是,这个伟大的发明成功后,传来了创业者们分手的消息。 其中两名创立者跳入国民半导体企业,大规模推进改革,nsc从亏损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第六大半导体制造商。 另一位创始人带着七名仙童员工创办了高级微型设备企业( amd ),另三人离开仙童成立了英特尔企业。
上述半导体设计企业的人们说,材料、数据也许可以归档为文件,但人类头脑中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不断共享和发展,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快速发展的动力,这也是硅谷精神的精髓。
"这不是一个关于欺骗的故事,而是关乎高科技知识怎么传递的故事。"最近一期的美国salon杂志发表文案说,当尹志尧离开硅谷决策创立自己的公司时,他正在大洋彼岸延续着硅谷精神。 【:段红彪】
标题:热门:半导体专利侵权调查:中微遭遇美国应用材料起诉
地址:http://www.qdgzw.com/cyhxm/36035.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