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果然是“为银幕而生””
本篇文章2074字,读完约5分钟
《1917》于8月7日在内地上映
电影的主角是两个英国普通士兵
场景照片
场景照片
猫眼专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全国电影院复工率达71.34%,8月3日至9日周兴行收入达2.12亿元。 诺兰经典作品《星际穿越》罗伯特·唐尼主演的《杜立德的奇幻冒险》依然保持热度,其中《杜立德的奇幻冒险》于8月7日突破1亿元票房,成为电影院复职后首次票房突破亿元的新片。
值得一提的是,奥斯卡颁奖典礼过去半年后,因疫情延期的奥斯卡获奖影片《1917》终于于8月7日登陆内地院线。 该片在中国内地同时发售imax、中国巨幕、cinity三个版本,首周票房达到3686万元,成为电影院重启后首周票房最高的新片。
《1917》今年1月在北美上映后,被评价为“为银幕而生的电影”。 这部电影仿佛使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方法,将观众置于战场上,与电影的角色一起经历了枪林弹雨。 凭借高难度的《一镜到底》,《1917》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三大技术部门奖。
1镜子最终难度会达到5倍
对影迷来说,“一镜到底”不是陌生的概念。 到希区柯克的《夺魂索》是近年来的奥斯卡最佳作品《鸟人》,国产电影也有bi赞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路边野餐》,都是长镜头拍摄的。 《1917》严格来说只能说是“伪一镜到底”——据影迷统计,这部电影有22个切点,都被屏蔽、黑幕等方法“覆盖”,但在屏幕上最终显现的效果,却是
电影是两个普通士兵跨越战场寄信的故事。 在画面上,主角一直往前走,整个画面的场景没有重复。 导演山姆·门德斯和摄影罗杰·狄更斯在不同的采访中表示,“一镜到底”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想营造“沉浸感”,将观众带入一战的历史性时刻。 山姆·门德斯说:“我想按照真实的时间顺序讲述两个角色的故事,并一镜到底。”
与通常的摄影技术相比,一镜的难度较大。 山姆·门德斯哀叹每一张都比普通电影难五倍。 从演员的错位、说台词的时间、照相机的日程安排、自然光的捕捉、以及群演的配合,一旦走错一步,就会再次被推翻。 座位里短短几分钟,后面可能就翻了几十遍。 例如在电影中,士兵布雷特(迪恩·查尔斯·查普曼)在农场被德国飞行员刺伤腹部,门德斯表示,这8分钟的镜头一共拍摄了50多次。
战壕是电影的重要元素,普通电影只需要做50米,《1917》就挖了1600米以上。 另外,由于镜头以演员为中心进行360度的拍摄,所以不能放置照明设备。 由于这部全片的外景拍摄是选择阴天进行的,云和光等要素必须在视觉上统一,罗杰·迪金斯下载了6个天气app,拍摄时必须随时观看。
2台前在幕后,阵容超豪华
《1917》的制作班底是“豪华”。 导演山姆·门德斯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凭借出道作《美国丽人》席卷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大奖。 好莱坞“宗师级大神”罗杰·迪金斯负责拍摄该片,拍摄了《银翼杀手2049》、《肖申克的救赎》、《老无所依》等电影史上经典作品,此次凭借《1917》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此外,剪辑·李·史密斯、服装杰奎琳·杜兰多次获得奥斯卡奖,音乐托马斯·纽曼曾五次获得格莱美奖。
电影中的两位普通英国士兵,由年轻演员乔治·麦凯和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饰演,完全符合角色“无名战士”的设定。 电影里也出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科林菲斯饰演为两名士兵开始任务的艾琳·摩尔将军,本尼迪克特·坎帕奇饰演接收者麦肯齐上校。 另外,在《侦探夏洛克》中饰演大反派莫里亚蒂的安德鲁·斯科特,在《权力的游戏》中饰演小狼主的理查德·麦克登……这些英国著名演员都很乐意创作《绿叶》。
对演员来说,拍摄《1917》的过程也充满了“沉浸感”。 正式开拍之前,乔治·麦凯和迪恩·查尔斯·查普曼在比利时和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接近了电影中两位主人公的生活。
3技术成功,感情有点淡薄
《1917》的故事在山姆·门德斯导演的心中酝酿了多年。 他的祖父曾经经历过一战前线,是穿梭于枪林弹雨中的传令兵。 门德斯根据祖父讲的故事进行了大量创作,现在有以《生死传播》为主线的电影。 两名士兵为了拯救1600名战友,全天候穿越战场……
影迷对《1917》的评价相当两极。 《1917》最自豪的“一镜到底”也是争论的最大部分。 支持者认为,一镜的最后形式不仅是“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也是“泯灭上帝视角”的尝试。 电影中,观众跟随两个士兵的脚步穿过战场,轰鸣的炮弹声、肮脏的战壕、满是尸体的无人区、燃烧的教堂、樱花凋零的河流、平静美丽的农庄……观众仿佛亲身走过战场,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 观看《1917》imax版的观众惊讶地说:“经常有突然的地雷、炸弹,真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
门德斯在采访中说,《1917》这面镜子最后的灵感来源于战争类游戏。 电影在技术上确实很成功,但也有不少人批评这个故事单薄,没有力量。 为了实现“一镜的结束”,电影多使用中景和远景的镜头,几乎没有对角色进行特写。 电影中对主角以外的角色也缺乏描写,很多嘉宾大牌演员都成了“道具人”。
标题:“《1917》果然是“为银幕而生””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41161.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选秀节目扎堆现象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