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3-05-21 07:34:38阅读:

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晡

经过6次节目,《乐队的夏天2》第一组突围落下帷幕,参加节目的33支乐队各具特色,最后有20支乐队晋级,进入下一阶段。

在这6期中,有乐迷对节目所期待的喜悦、来自音乐作品的共鸣和感动,也引发了娱乐性与音乐性的冲突、舞台效果与乐队核心的冲突、专业乐迷与乐队表现的冲突等更强烈的冲突和争论。

如果第一季的“乐夏”是以大众视野展示和介绍国内乐队文化的话,第二季将在此基础上日益成为话题性。

专家能引导大众吗?

“到了现场,观众的投票无法控制,乐评人的嘴欠……怎么可能? 爱着谁,先变得不耐烦吧! ”

的开头,马东这个带有娱乐色彩的词准确地预言了节目的形态。 大众和专家之间、舞台和舞台之间确实变得“不耐烦”。 在现场,大众乐迷拥有越来越多的票数,专业乐迷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无论是音乐工作者还是乐评人,在节目中的设置,都起到了在乐迷与乐迷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但是,批判性的评论对什么都很讲究,在关于“水木年华”的评论中,“40多岁的人唱青春再见”“油腻”等说法确实很刺耳。 然后,把“白日梦综合征”乐队音乐缺少内核的评论与之后在微博上的解释进行比较,原则上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那个“太乖了”,真的很容易引起争论,本来就是音乐和乐队气质是否合适的问题,发展成了选秀歌手能不能做这样的音乐的问题。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乐队文化的重点是各成员的观念气质和音乐风格的融合贯通,表现一致。 专业乐迷似乎也表现出理性的一面,但死守着乐队文化标准这条底线。 但是,如果改变立场,这也有可能使他们陷入理性自负,将自己纳入现有的认识模式。 虽然在主流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有乐队梦想的人来说,那里的一些乐队和张亚东也表示尊敬和钦佩。 这样的状态同样在挣扎,如果能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经验,那也可以认为是核心。 正如节目后台采访《水木年华》的廖杰所说:“当一个身体拥有一切的时候,他又抛弃了一切,从零开始,本来从零开始比,哪一个更摇滚呢? ”。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专业乐迷的这种理性,或者说保守,甚至出现在第三组比赛中,晋升的“康姆士”和“岛之情”,在现场纷纷共鸣,后者引发现场合唱,获得了当时大众乐迷的高度投票。 专业乐迷的投票不高。 真正获得职业粉丝并进行高投票的,依然是“后海大鲨鱼”“柯蒂斯”等成熟且具有一定人气的乐队。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大众对专业,感性对理性。 的构想是宣传乐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 乐队文化本身多而杂,要准确概括某个乐队的风格并不容易。 节目现场除了音乐性、歌词复制、舞台表现、自身人气外,还有很多可以评价的维度,所以无法实现标准统一。 面对这种情况,对任何评价者都是挑战。 对于专业乐迷来说,必须保持理智,进一步反省。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乐队的文化和综艺之路

节目中祭奠专业乐迷的方法也被迅速解读为故意在社交媒体上制造话题,提高节目效果,是综艺节目的一贯之路。 其实,我看过一个疑问,年《乐夏》还在策划阶段的时候,歪曲流量明星、剪辑、故意编导煽动段落等综艺效果,甚至粉丝的恶习是否会影响乐队文化。 关于这个,我觉得这些很多时候不能完全不用。 有投资赞助的节目,都是资本加持,必然受益,综艺之路也必然增加。 关键是不改变节目的思路,趋利避害。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但《乐夏》的特点是原创性很强,在国际上,几乎没有可以作为目标的音乐类综艺节目。 也就是说,没有可以完全适用、复制的成功模式。 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摸索中反复出现。 这对节目组是个挑战,对投资者也是个风险。 幸运的是,整个节目的用心和真诚,使第一季获得了成功。

“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乐队文化在上世纪1950~60年代的西方早就经历了从兴起到鼎盛的过程,但进入了主流的视野。 但是在现代国内,大多处于地下半地下状态,大多没有被理解。

在节目中,“岛之情”乐队通过“8+8=8”,讲述了在乐队期间不被家人和朋友理解的情况,引起了现场超级粉丝张伟的感慨和共鸣。 如果说今天的摇滚乐必须抵制什么的话,那就是对自己周围环境的破坏和重建。

所以,我们在为宣传这个乐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而构思的节目中,只要有展示乐队经验、生活环境的段落、能表现乐队自身精神力量的文案、话题,有流量的综艺之路就行,但不要太多

关于“乐夏”的力量,能否推进大众文化中乐队文化的变革,还需要交给时间来验证。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大众与专家之间的冲突,还是节目构思与综艺效果之间的矛盾,有争议的地方一定有思考。 只是,观点的输出中很少有情绪化、结论化的表现。 “乐夏”还是个婴儿,需要更动态地看。

标题:“马东一语成谶:“专业乐迷”果然嘴欠”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41154.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