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张瑞敏:人是最大的场景”
本篇文章3049字,读完约8分钟
“一粒沙里看着世界,一朵花看着天堂。 手掌无限盛起,一瞬间成为永恒。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把这部作品称为“天真的预言”,可能200多年后没想到物联网会实现预言。 通过4级团毫米的rfid标签,了解衣服的前世今生。 可以追溯出处的食谱,感知舌尖的南征北战……都是基于物联网的顾客体验的升级。

12月26日,在海尔集团创业35周年纪念大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以“产品被场景代替,领域被生态覆盖”预见了物联网时代的未来。 当天,海尔宣布,线上海尔智家app将通过沉浸式场景直播,直观展示海尔智家如何联通全屋场景为顾客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一叶知秋、以海尔为代表的物联网时代的体验经济方兴未艾。 以顾客为导向,从以前开始就形成了家电业、零售业传来的新业态,“以人为本”的生活习惯、商业模式的变革正在进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公司正在寻找围绕顾客诉求的创新公司管理模式和以场景为网络创造顾客价值的新业态。 物联网被认为是互联网之后另一场新闻技术革命的浪潮。 万物互联连接在客户与物体、物体之间,成为人的智能感觉,为客户的个性化体验服务。 在体验经济中,以顾客为中心并不像以往那样停留在供应链的终端上,而是经常勾结,将一次也不重复的顾客变成终身顾客,这成为了各大企业思考的问题。

体验:场景落地连接产品
如何让物联网科技惠及大众? 配置智能家居,打造智能家居,已成为全球先锋公司通往物联网经济青海省的公认“快船”。 但是,技术革新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的条件,近年来出现的被多位顾客嘲笑为“智力障碍”的智能产品就是例证。

因此,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要真正进入物联网,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基础商业逻辑。 将“面向产品”的商业模式升级为“面向体验”、“面向场景”的商业模式。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顾客对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成本行业扩展到生产制造等行业,从单一的交易场景扩展到多元化的生活场景。

12月17日,海尔衣网1号店在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正式开业。 作为海尔衣联生态的落地实体,这里不是销售单件家电,而是提供围绕“衣食住行”的四大诉求中“衣”扩展创造的“买衣服”六大智能服务体验。
在海尔衣服网1号店,可以真实地看到客户以衣服为中心的各种生活场景,如衣服定制、衣服购买、专业洗衣服装穿着、旧衣服回收等。 1号店是客户专属的“洗衣先生”,可以根据衣服的企业品牌、材质为客户定制独特、差异化的洗衣方案。 1号店也是顾客专用的“衣柜”,根据顾客的身体尺寸定制衬衫、西装、礼服、鞋子,提供独特的购买体验。 1号店还是客户专属的“协调者”,整合领域高质量的生态资源,让国际级量体大师为客户量体裁衣、专业收纳师整理衣物服务……这些个性化服务都是根据客户的动态诉求而重复的,

从销售“高质量产品”到创造“美好体验”,海尔让“黑科技”成为“家的温暖”,让成千上万的客户享受到了物联网的技术红利。 用打破领域惯性、回归客户的体验经济思考,拥抱物联网时代。
场景:创造“大生态”,满足“小生活”
产品被场景取代,区域被生态覆盖。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thinkers50大会结束后的伦敦商学院演讲中,这样预见了物联网时代的未来。
近年来,“情景”、“生态”一词成为行业热词:在国外,亚马逊基于云服务进入实体零售、医药、汽车等多个行业,建立产业生态圈,通过智能扬声器接入智能设备,与客户端一体化, 在国内,华为以人工智能芯片为中心,以手机为主要入口发布全场景的生态战术,小米依赖拥有的近百家生态链公司,进军智能家居行业……世界先锋公司积极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在各自的赛道上“物超所值,

海尔创造的“场景生态”是在物联网时代热潮的统一下,以人为中心的独特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
《场景革命》一书中写道:“很多时候,人们不是喜欢产品本身,而是喜欢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自己在场景中浸润的感情……只要理解了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商业就会忘记商业,忘记优势,我们和支持者的关系。 可见“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

在说“产品被场景代替,领域被生态复盖”之前,张瑞敏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 “物联网的本质是‘人的网络’”海尔所做的不仅仅是数据传感器,还有有温度的情感传感器。 成千上万顾客真实的生活场景,成为了海尔进入物联网经济蓝海,将个人诉求与巨大的产业生态圈联系起来的超级港口。

以海尔衣网络生态为例,以客户家卧室、浴室、阳台等“衣”相关的生活场景为入口,联合场景中普遍采用的洗衣机、洗衣机、衣服镜、衣柜、周边的洗涤产品。 其背后是连接服装、家具、采购、洗衣等众多上下游产业的4800多个生态合作者,覆盖了6500多万客户的巨大生态圈。

虽然每个人的诉求都很小,但通过物联网链接的数千名顾客的个性化诉求,为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 满足客户的“小诉求”,构建个性化的“小生活”,海尔构建了包含衣网、食网、血网等多种场景的生态圈、热带雨林般的“大生态”。 其中包括无视巨大利益的思考,深入思考与客户的关系后,推敲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

核心:以“以人为本”把握iot时代的先机
康德的名言是“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张瑞敏是进行模式变革的初心。 与其他公司的管理者拼命追求市场价格、规模和利润不同,他一直试图设计一种能够让每个人发挥自己潜能的比较有效的机制。 2005年,体现“人的价值第一”的“人合一”模式诞生了。 工作人员成为有决定权、有人权和分配权的“自主者”,解放了科层组织中僵化的“工具人”。

目前,基于人的单一一体化模式向开放生态海尔转型,不仅是公司自身快速发展的战术升级,也是与时代相适应的商业模式演化。 20世纪80年代,“竞争战术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解体理论,认为公司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内部许多活动在竞争,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 但是,在物联网时代,这种竞争框架存在局限性。

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主导者是公司的领导者而不是顾客,创造的是公司管理者所要求的价值而不是市场的要求。 以前,基于公司内部层面的管理和生产部门的合作,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商业模式,在物联网时代已经过时。 在物联网时代,围绕人(客户)诉求建立人、人、物的联系,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传播的一体化,是公司快速发展物联网经济提供核心动能。

2019年初,物联网时代的组织“新物种”——生态链小微群(简称链群)诞生。 这是海尔在年提出“小微”后,再次受到组织“关注”的行为。 “小微”将庞大的科层制公司打造为开放式创业平台,将巨型航母分割为舰艇,链条群是强大的舰队,让跨部门、跨地域的小微根据同一个顾客的诉求积极联合。

今年7月,张瑞敏与公司生态战术研究专家雅可比德斯教授就链条群这一新的生态组织进行了交流,两人最终就组织变革的本质达成一致:人性的解放。 正如西方近代文明的推动力就是从文艺复兴中解放出来的人的创造力一样。 张瑞敏说:“当今公司整体生态的本质,首先应该从人性的解放开始。”

将“人网”视为物网的本质,以“人”的诉求为生态构建动力的商业哲学和模式,让海尔掌握了物网时代的先机:年,海尔的“生态收入”达到151亿,2019年,海尔荣登“Brigh”。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人类比任何概念都感兴趣。” 因为人会迅速发展,表露,变化,变成新的形态。 “人合一”是重塑产业链、价值链生态化,也是物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人本演化的出发点。
标题:“海尔张瑞敏:人是最大的场景”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40925.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