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业84天,电影院进入“生死时速”
本篇文章3377字,读完约8分钟
剧院裁员,员工减薪,电影院破产...在国内电影市场关闭84天后,2020年第一季度,万达电影、金艺影视、快乐蓝海等电影领军企业的财务报告浮出水面,电影业再也无法维持勉强过得去的表现,开始崩溃。
今天(4月15日),万达电影宣布了对2020年第一季度的预测,这并不乐观。据预测,万达电影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6.5亿元,去年同期为4亿元。
损失的原因众所周知。由于新肺炎的影响,自2020年1月23日起,万达电影旗下所有影院都已关闭,影院放映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和费用相对刚性。根据西部证券的预测数据,万达电影院线的租金、折旧及摊销、部门运营等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46%。该公司的经营业绩急剧下降。截至2020年4月14日,万达电影的股价已经下跌了18%。
领先的影院企业就是如此,其他影院的情况更是如此。金艺影视还发布了第一季度业绩预测,显示金艺影视第一季度净亏损1.45-1.6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231万元。早些时候,幸福蓝海也宣布了其第一季度业绩预测,预计净利润亏损1亿至1.05亿英镑,利润为1321万英镑。
令电影从业者担忧的是,重返电影院工作似乎还很遥远。该行业对复工日期的预先判断是从3月中旬到4月初,然后推迟到5月。最后,一些人不再怀着极大的兴趣等待重返工作岗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闻,如电影院裁员、员工变动以及电影院涉嫌破产。
“许多中小制片厂不能等到五月,而大制片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今年下半年,影院并购应该会很频繁。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也收到了最低工资,我们也听到了裁员的消息。我们总是说这个行业在洗牌,我们想不出‘洗牌’。”一位电影投资从业者哀叹道。
没有希望重返工作岗位,
濒临崩溃的电影院什么时候会迎来救赎?
今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研究所所长说,有必要控制人员流动,减少人员集中。剧院、游戏厅等娱乐休闲场所不营业;大型体育活动和展览暂时不举行。这个消息只能给线下娱乐行业带来沉重的叹息。
监管当局禁止这种行为,这意味着电影院恢复营业的日子还很遥远。事实上,国内大多数实体经济工业企业已进入复工状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和商业服务业已逐步恢复生产。根据商务部3月底的统计,超市和商场的复工率已经超过90%,而餐饮业的复工率已经达到80%。
在娱乐行业,虽然影视行业受到冲击,但一些剧组人员的复工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数据显示,自2020年初以来,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被取消或撤销,是2019年全年的1.78倍。今年前两个月,新影院企业不到8000家,同比下降25%。然而,今年3月,“大江大河2号”、“青瑶星”、“长歌行”等剧组陆续复工,上游也逐渐恢复,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将有饭吃。
然而,电影院的复工被推迟了。作为电影产业下游的一个重要的放映港,影院的停办使得上游投资制作和中游发行公告无法运行,整个产业被“浪费”了,但还没有“推广”。
现在事情已经发展了,主要的剧院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好的逃避耐力比赛的状态,只有那些支持它到底的人才能生存。根据天空调查数据,截至4月14日,自2020年以来,中国已有3038家影院企业被取消或撤销。3月27日,这个数字是2263。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半个月里,被取消的影院企业数量超过了700家。
对于国内影院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独特的困境,海外影院也深受其害。
最近,国内外电影投资公司cgv报道了裁员。截至2019年底,广发银行在中国拥有141家影院。据媒体报道,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广发银行目前正在裁员部分岗位的兼职员工和普通正式员工,但裁员的具体比例还不得而知。
令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北美最大的连锁影院AMC(2012年被万达集团以31亿美元收购)有传言称将寻求破产,该公司将于4月停止支付租金。这条新闻似乎不是空.今年3月,amc关闭了全球1000多家影院,并宣布包括首席执行官亚当艾伦(Adam Allen)在内的600名员工暂时停职。4月7日,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全球将amc的信用评级从B级下调至ccc级。
破产的消息传出后,amc的股价立即下跌。截至4月14日,该公司的股价下跌了20%,自2020年以来,amc的跌幅已达71.09%。虽然万达集团迅速辟谣,宣称破产消息是谣言,但舆论市场的风暴并没有完全消散,公众从各大影院破产裁员的消息中意识到了全球影院的困境。
万达电影、金艺影视、幸福蓝海等院线股今年第一季度的亏损预测,生动地展示了国内电影业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没人能确定什么时候回去工作。“之前,每个人都乐观地认为,在4月和5月,发行公司也在询问新闻,看是否有新电影放映的可能性。现在它经历了一次停摆。该行业已经接到暂停营业的通知,谈论恢复工作是非常尴尬的。许多电影工作者不知道他们是否应该这样做。”一位电影行业经理透露。
不经意地看电影和过度扩张,
非必需品消费背后的焦虑
事实上,电影业的悲哀远不止于此,更深层次的担忧是公众对看电影的态度。最近,中国电影协会和猫眼研究所组织了一次关于观众观看电影意愿的问卷调查,收集了1530份有效样本。据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受访者的线下活动恢复情况显示,购物中心约60%以上的用户的购物恢复率在70%以上,其次是餐饮业,可以预计餐饮业在疫情爆发后会迎来一场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表演、展览等非刚性消费休闲娱乐活动在受访者中的恢复程度较低。同时,超过70%的受访者体验过在线付费电影观看,对在线电影观看模式有较高的接受度。在没有电影的情况下,网络电影起到了补充作用。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约60%的受访者将减少在餐饮消费、看电影、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其中看电影支出的比例下降了59%。
这意味着在这种流行病下,一些观众已经适应了在线观看模式,并计划在此之后减少离线观看消费。对于不能快速恢复工作的电影院来说,这显然不是好消息。虽然电影市场关闭造成的损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更值得考虑的是此后票房市场能否迅速活跃起来。
尽管电影产业在文化产业的经济产出和文化传播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但作为娱乐消费的线下电影消费并不仅仅是大众所需要的。在这种流行情况下,大多数观众对线下看电影持观望态度。与像被困动物一样的电影行业人员相比,他们渴望找到一个休息的地方,观众往往会平静下来。
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影行业迅速完成市场教育,电影消费成为公众假日消费的日常活动之一。然而,这种流行状况已经强行切断了这种消费习惯,并推动观众在网上看电影。虽然看电影是不可替代的,但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是否会影响线下票房市场还不得而知。
就电影院而言,这种流行病让电影业意识到自身结构的脆弱性。理论上,电影利润包括食品和饮料、衍生产品销售、广告等。除了售票收入,但实际上,国内大多数中小型影院主要依靠大周期的售票收入来维持运营,收入结构不健康,资金链脆弱。疫情就像看着一面魔镜,直接凸显了影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就整个行业而言,中国电影银幕的数量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低于2018年的票房增速;看电影的人数达到17.27亿,同比仅增加900万。同期,中国的屏幕总数接近7万个,全年新增屏幕9708个,同比增长16.16%。
国内电影屏幕的增长率远远高于票房和电影上座率,上座率下降。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国内影院的扩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大于市场需求?
大量的屏幕增加了,但是票房却没有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单屏票房的产量已经下降,一些电影院由于管理不善全年都在亏损。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2019年有267家电影院和1,095个银幕被取消,与前几年相比,关闭的电影院数量有所增加。
影院发展处于高能耗状态,高速扩张,然后分批淘汰。在疫情下,没有票房市场的掩护,大量影院面临破产,影院银幕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全球电影业正在探索自救的方法。在海外市场,传统影院仍处于关闭状态,但环球影业《魔法精灵2》的上映为汽车影院带来了新的红利;电影不能在国内市场上映。在网上销售商品后,电影院也通过转售商品和合作摊销来减少损失。这只是九牛一毛,黑暗还没有消逝,但是这个行业需要在黑暗中找到希望。
标题:停业84天,电影院进入“生死时速”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2185.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