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下去,我把估值砍掉80%
本篇文章3212字,读完约8分钟
边肖|柴家印马牧杰|投资网(身份证:中国合资)
"我把估价又降低了5000万元."在3个月内,张凌燕两次下调了该项目的估值。
不是踩着窗户创业,张凌燕的项目也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四轮融资的热门项目,张凌燕的公司得到了很多知名机构的认可。但是“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投资者的热情已经一落千丈。”
该项目仍在“烧钱”,张凌燕急需“输血”。
“等等。这真的不可能。我会再次与机构股东沟通,这样估值就可以降低。”张凌燕坦率地对投中说。
为“降低社会地位”融资已经成为许多创始人的默认选择。
“目前,许多公司的估值正在进行重新调整,至少下降了20%-30%;有些项目的估价甚至直接降低了80%。”融合基金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璐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在早期,对公司的估价实际上是一种幻觉,并不一定客观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对于创始人来说,及时调整公司估值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如果你咬紧牙关,大幅降低估值,你能获得融资吗?显然不是。在机构谨慎的时刻,企业融资不再是项目评估之间的简单游戏。
“如果项目没有机会成为龙头企业,即使估值很便宜,我们也不愿意投票。”盖华资本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徐孝琳对中国投资网表示:“真正运营良好的公司往往在价值表现上落后。”
01
为了赚钱,“独角兽”愿意降低价格
在干融资下,不仅仅是张凌燕愿意“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根据中国投资网的统计,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大幅下调估值的“独角兽”不在少数。
2020年5月,美国共享电动滑板车公司莱姆爆炸,并寻求在中国的电子轮融资。据相关人士透露,在与潜在投资者的沟通中,莱姆的估值已从上一轮融资的24亿美元降至7亿美元。
2020年4月,美国电子烟制造商尤尔实验室(juul labs)在其季度评估中将内部估值削减了35%,至约130亿美元。据彭博社报道,2020年1月,该公司对自己的估值为200亿美元。
2020年4月,airbnb宣布了裁员计划,并立即披露了新一轮融资的信息:公司以债务加股权的形式完成了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者为私募股权机构银湖和第六街合伙人。Airbnb没有透露交易的具体条款。一些媒体报道称,本轮融资的估值已降至180亿美元,与该公司2017年31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缩水了近一半。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特别是在成长期和项目的中后期."张璐提到:“2017-2019年将会有充裕的资金,一些处于成长期和后期的项目融资金额会过大。为了不稀释过多的股票,一些公司大幅提高了估值。”
如今,当潮流消退时,这些公司不得不数次降低估值,并一次又一次地探索投资者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为了活着。”章灵妍感慨道。
当被问及最近融资过程中最直观的体验时,张凌燕坦言,投资者正变得越来越现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
昆仲资本的创始合伙人魏亮并不否认投资者的这种变化。“现在每个人都会更关心订单的情况,是否每年都有持续的收入,今年能延长到什么程度,以及未来的市场有多大。这些与发展有关的因素将会得到更详细的说明。”
因此,“估值调整也是正常的。”梁娟章直言中国投资网。
“估值真的这么重要吗?”联想之星(Lenovo Star)合伙人卢刚(音译)问道:“如何看待估值的调整,与长期以来的创业心态有关。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心态是否真的会下沉,是对创始人的一个挑战。”
02
冰与火,对“黄金矿山”的估价不是下降而是上升?
一级市场正在重建项目的融资估值。集中器上的几个主要行业都充满了“投资者的耐心”。
当然,潜在的逻辑可能源于长期价值,即大多数投资者把握未来的机会。
“我们有一个概念叫未来的工作,也就是未来的工作形式。例如,支持远程工作、促进内部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的企业,以及使用软件但收入相对稳定的b2b企业,其估值变化不大,有些企业仍在增长。”张鹭说道。
在富信基金投资的企业中,有一个支持远程办公的项目,其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远远高于2019年全年的收入,受到投资机构的普遍青睐。
张璐介绍说,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医疗跟踪项目,如帮助传统医疗企业通过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据分析提高内部效率的企业,也经历了相应的估值增长。
事实上,这一现象反映了目前国内外一级市场的总体状况: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集中精力寻找确定性的机会。
这一次,更多的投资者将矛头指向了“b”领域。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已经完成了5-6个项目的第二轮融资,而他们的新融资估值与我们的预期相差不大。”徐孝琳告诉中国投资网。据报道,这些项目涵盖的领域包括大型设备、医疗人工智能和智能物流车辆。
梁在接受中国投资网采访时表示,投资tob行业的“确定性”来自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慢增长、强爆发”的节奏使投资者在to b项目的成长过程中享受到许多节点的红利。
因此,认为,对于给b项目所建立的商业模式,无论是风险较大的前期投资还是中后期投资,都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收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to b项目开发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风险大。作为一个有退出周期的投资行业,在技术不成熟、市场不明朗的早期阶段,机构应该如何预测项目的未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因此,“当我们投资的时候,我们会花很多时间研究这个项目是否有明确的商业化路径。”换句话说,这些项目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还要有很强的市场化和流动性。”伟来资本的合伙人朱妍告诉中国投资网。
03
估值并不决定决策:“非龙头企业便宜不投票”
大多数投资机构都选择了一个简单而粗鲁的标准,那就是在头上下注。
这似乎是后流行病时代大多数投资机构的战略共识。不止一位投资者告诉中国投资网,28日效应不仅体现在投资行业,还贯穿整个风险资本市场。
陈达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合伙人萧冰公开表示,所有行业的重组都将加快,许多新行业一旦出现,可能会被重组,只有行业的龙头企业才能生存。
“第一个可以生存,第二个可能很不舒服,而第三个之后公司的生存很危险。此时,我们只能投资行业的龙头企业,而处于行业中游的企业和平邮的企业只能放弃。因此,对于投资,投资在决定性阶段,投资在总公司。无论行业细分程度如何,我们都只会先投资行业。”萧冰强调。

换句话说,即使当一级市场的港口紧张时,与“货币”直接相关的“项目估价”对机构投资决策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正是项目的“行业地位”能让组织坚定地发挥作用。
徐孝琳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投资网,即使非头项目的估值下降,投资机构也不会大胆放钱。
“一旦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没有机会成为龙头企业,即使估价很便宜,我们也不愿意投它的票。相反,如果有可能成为一把手,即使估值更高,我们也能忍受。”徐孝琳说。
在实际的市场表现中,中国投资研究院的数据更加直观。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活动大幅下降,交易量同比大幅下降59.47%;融资规模236.1亿美元,同比下降28.73%;但单笔融资规模为8169.38万美元,同比增长75.85%。
显然,资本正更加集中地投资于领先企业。
在张璐看来,正是由于融资市场马太效应的明显加剧,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绝对困难。
“这是因为一级市场的资金不再像以前那么多了,大家都会更加谨慎。那些稳步增长、自我造血能力较强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资本投资。”张鹭认为。
然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如何被众多机构中的项目负责人选中,似乎是他们最终获得“项目负责人”的基础。
在这方面,朱妍提到,一个机构的产业背景非常重要,对投资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一个布局。这样,组织可以在某个时间点更有信心地抓住最好的公司。
“不管经济周期是上升还是下降,好公司都有可能出现。我们最担心的是这家公司将来是否会发展成为一家领先的公司:只要有这个机会,我们愿意打赌。”朱妍告诉中国投资网。
(应被告的请求,文中的张玲是化名)
标题:为了活下去,我把估值砍掉80%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006.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