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0-09-29 03:17:20阅读:

本篇文章2942字,读完约7分钟

新朗科技张军

继SMIC之后,寒武纪,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芯片,成为科技板块的又一明星企业。

寒武纪发行价为64.39元/股,7月20日上市首日开盘价高达250元/股,市值一度飙升至1000多亿元。

但是市场上对此有很多疑问。华为,曾经的大客户,已经逐渐成为竞争对手,多年来客户高度集中,亏损严重。商业化能力不足的寒武纪能支撑1000亿元的市场价值吗?

华为的得失

2016年,寒武纪由陈和陈创立。他们两人都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陈芸茜也是国内通用cpu龙芯的研发成员。同年,寒武纪推出了它的第一个人工智能处理器寒武纪1a。

当时,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处于起步阶段,华为和寒武纪的合作使这家初创公司吸引了很多外界的关注。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了麒麟970手机芯片。与以前的产品不同,麒麟970专门设置了一个人工智能硬件处理单元npu来处理大量的人工智能数据。这个npu是寒武纪1a的授权。麒麟980于2018年8月发布,还配备了名为寒武纪1h的第二代人工智能npu。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照片:余承东2017年发布麒麟970,使用寒武纪知识产权授权

华为的订单支持了寒武纪早期的成就。根据寒武纪招股说明书,2017年和2018年,公司终端智能处理器知识产权许可销售收入分别为771.27万元和1.17亿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95%和99.69%。

然而,双方的合作将在2019年面临变化。2019年6月,华为发布了麒麟810。内置的npu不是来自寒武纪,而是采用了华为开发的达芬奇架构。

事实上,双方已经有了合作的迹象。

在2018年10月的华为全连接会议上,华为轮值主席徐志军首次宣布了华为的全堆栈全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涵盖了终端、边缘和云等所有场景。华为还发布了两款基于自主研发的达芬奇架构的人工智能芯片,圣腾910和圣腾310。

“在外界一直说华为在做人工智能芯片之前,我想告诉你,这是事实。”徐志军说。当被问及与寒武纪的合作时,他解释道:“为什么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架构来支持人工智能芯片?这是基于华为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对基于终端边缘云的人工智能的需求自然就产生了。寒武纪也很好,但它不能支持我们的整个场景。”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有人指出,华为早期在麒麟芯片上使用寒武纪更像是权宜之计。麒麟970的发布时间比苹果a11稍早,苹果a11是内置独立人工智能芯片的竞争对手,这使得麒麟970在“世界上第一个内置独立npu的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称号上处于领先地位。事实上,华为官员并没有刻意宣传与寒武纪的合作。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就华为而言,一个一贯倡导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得不在市场广阔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应用领域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华为从寒武纪客户转变为竞争对手的根本原因。

在逐渐失去华为的新订单后,2019年寒武世终端智能处理器知识产权许可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仅为6877.12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也下降到15.49%。

据寒武纪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寒武纪1a和寒武纪1h产品的知识产权许可总收入为316.18万元,年许可收入仅为600-800万元。2020年,寒武纪计划推广第三代终端智能处理器的ip产品寒武纪1m。目前,五个潜在客户中有三个有望签署合同,但2020年寒武纪100万带来的知识产权许可收入预计只有1000万元。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事实上,除了华为,还有一些国内手机制造商在尝试开发自己的soc芯片,比如小米和oppo。然而,在自主开发的soc芯片尚未成熟时,高通(Qualcomm)和联发科技(联发科技)等芯片公司的产品仍将被大规模采用。然而,这些专业手机芯片供应商选择开发自己的npu,这极大地挤压了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的ip收入。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在2017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寒武纪首席执行官陈曾提出公司的发展目标:“在3年内占领10亿智能ai终端,占据中国云高性能芯片1/3的市场份额。”目前,10亿智能人工智能终端的目标将落到空.身上

膨胀和损失

华为订单的损失将继续影响寒武纪2020年的收入。今年一季度,寒武系营业收入1155.26万元,同比下降18.91%;今年上半年,寒武系预计营业收入约为8200万元至8600万元,预计同比下降12.24%至16.32%。政府给出的原因主要是从华为获得的终端智能处理器知识产权许可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以及COVID-19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事实上,尽管华为选择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但寒武纪并没有止步不前。

2018年和2019年,寒武纪为云服务器市场推出了思源100和思源270芯片及相关的加速卡产品,并开辟了新的业务。

2019年,寒武纪云智能芯片和加速器卡大规模出货,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7.77%;同年,寒武纪还为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扩展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的业务。该业务占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的66.72%,这使得寒武纪逐渐摆脱了对华为的依赖。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图:寒武纪历年表现趋势

但在多元化产品的背后,需要在研发方面进行巨额投资。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4100万元和-11.79亿元。寒武纪解释说,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R&D花了很多钱,其产品还处于市场拓展阶段,所以公司未来会有持续亏损。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业务开放后,寒武纪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包括华为,一个前大客户。

以云/边缘智能芯片和加速卡业务为例,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巨头的产品在认知度、性能和生态方面都有优势,而国内华为的阿森松岛910和阿森松岛310也有很好的实力。此外,寒武系的国内竞争对手不仅有华为,还有阿里和百度这些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的互联网巨头,以及新创企业的地平线;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方面,寒武纪也面临着来自英伟达、英特尔和华为的竞争。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寒武纪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认,其生态完美程度与英伟达仍有一定差距,其销售网络也不如英伟达和华为成熟。新业务正面临市场扩张的挑战。

事实上,寒武纪的客户结构仍然存在风险。

以2019年为例,中科曙光是寒武纪第三大客户,销售额占当年寒武纪收入的14.38%,主要购买寒武纪云智能芯片和加速器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中科曙光的控股股东,持有20%以上的股份。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也是寒武纪第二大股东,持股超过16%,仅次于首席执行官陈。中科曙光与寒武纪是密切相关的党派。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2019年,珠海市横琴新区管委会商务局是寒武系的最大客户,销售额占寒武系年收入的46.65%。据悉,在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中,寒武纪目前手头的订单主要包括政府机构横琴高级智能计算平台(二期)提供的第二批硬件设备和授权软件。除了这个订单,寒武纪没有其他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在手。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它能支撑1000亿元的市场价值吗?

“实事求是地说,寒武纪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它不值得1000亿的市值。股东应该谨慎。”dcci互联网研究所所长刘兴亮说。

就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实力而言,寒武纪无疑是国内企业中的佼佼者。在人才方面,其R&D人员占近80%,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部分在职人员兼职;在R&D投资方面,2017年、2018年和2019年,R&D费用分别占收入的380.73%、205.18%和122.32%。也就是说,在寒武纪,每年投入研发的收入都超过当年。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在人才和资金的支持下,寒武纪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的软件开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例如,它开发了自己的智能处理器的微体系结构和指令集,寒武纪云、边缘和终端产品线的所有智能芯片和处理器核心ip产品都是在自行开发的mlu指令集的基础上构建的。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这样的能力可以讲述独立替代的故事,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科技股股东的欢迎。

然而,刘兴亮认为,寒武纪在商业化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在与华为合作和竞争后,很难找到如此高质量的大客户。目前,它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客户,许多企业依赖于政府或附属机构。

深部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晓容也写道,目前寒武纪1000亿元的市场价值太高了。半年前,在“2019年胡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寒武纪的估值只有160亿元,这意味着它半年后的市值是之前的6倍。无论从ai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还是寒武纪收入的增长来看,这个市场价值都太高了。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终端智能处理器ip,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能靠喊口号来实现。”刘兴亮说。

事实上,寒武纪采用了无寓言模式(只专注于设计,而不是制造业务)。与华为HiSilicon类似,需要通过代理商购买芯片ip、eda工具、晶圆和其他电子元件。

目前,华为HiSilicon正面临美国对其芯片供应链的封锁,这对华为自主开发的芯片计划造成了巨大影响,华为正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寒武纪还承认,其供应商的一些产品是稀缺和独家的,如果不能与他们保持合作关系,该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转向新的供应商。

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对于成立仅四年的寒武纪来说,上市意味着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多的筹资渠道。其市场价值已超过1000亿元,这无疑对国内芯片行业寻求自立有利。但接下来,寒武纪无疑需要在商业化能力上证明更多。


标题:寒武纪隐忧:华为转竞对 商业化乏力 难撑千亿市值?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0453.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